走在流行的尖端~ 流行性感冒病毒
是的,看到我週日發文就知道今天我又值急診班了,今天一開始就來了好幾個類流感症狀的小病人,看來流感發威的時間到了,今天就來簡單讓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流行性感冒囉~
流行性感冒病毒有A、B和C三大型,其中以A、B兩型主要造成每年的大流行。
流行性感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為什麼大家這麼怕它呢?
流行性感冒最厲害的地方,是它們就像哀鳳手機一樣,每年進行改版,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沒辦法立刻認出它,因此一旦開始傳染常爆發快速大量的流行,幾乎可以說是一碰到就中,而進入人體後可以造成各種嚴重的症狀,流感不只會有一般感冒常有的發燒、喉嚨痛、咳嗽、鼻水、頭痛等,而且通常還更厲害,常常會有39度以上的發燒、極度的疲倦,另外會有明顯的全身痠痛症狀(這也是流感的特色之一),此外有少部分人會同時有腸胃不適,上吐下瀉等現象。
而得到流感的人,常會發生嚴重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為肺炎,另外中耳炎、腦炎、心包膜炎及其他感染症都有可能發生。
最常發生併發症的族群為: 老人、嬰幼兒、心肺腎慢性病患者和免疫不全者。
傳染方式: 飛沫為主、接觸也可
病毒大多從已感染的人的口水或鼻涕噴出,附近比較衰的人吸到之後中獎。
病毒也可以短暫存活在外界環境數小時,所以如果手不小心摸到受到病人口水鼻涕汙染的門把、按鈕的物體,再往自己的眼睛、口鼻亂摸就可能被傳染。
診斷方式: 症狀 + 身體檢查為主,快速篩檢為輔
一般由症狀、接觸史和身體檢查,如果都符合流感表現方式,通常就可以直接診斷;而流感快速篩檢只有約70%的準確率,也就是說,即使您真的中了流感,症狀和身體檢查也完全符合,這時去做快速篩檢也有30%驗出來結果是陰性的,如果驗出來是陰性,那您要不要用抗流感藥物治療呢? 這真是太尷尬了!
所以若是病人有類流感症狀但是沒有完全符合或其他因素無法確定診斷時,這時再來做流感快速篩檢就有意義的多了,因此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唷~
治療方法:
感染流感病毒後,雖然大部分健康成年人於感染流感後會自己好起來,但是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上面提到的高危險族群,故感染流感後應儘速就醫,並依醫師評估,服用流感抗病毒藥劑或合併支持性療法治療。
由於抗病毒藥劑在發病後的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所以當出現流感相關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以及時診斷與治療。
預防方式: 洗手、口罩、宅在家、打疫苗
流行期間勤加洗手和戴口罩,可以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已經有症狀的人拜託就暫時在家好好休息別出去和大家分享了吧~
每年一次的流感疫苗,雖然沒有100%的保護力,但有明顯減低重症發生的機會,統計發生嚴重併發症的病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接種疫苗的人。
今年度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擴大,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國小至高中職(含五專1至3年級)學生、孕婦及產後6個月內婦女、50歲以上成人、糖尿病、心肺血管、肝、腎病等高風險慢性病患(含BMI≧30)、安養/養護機構對象、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從事醫事及衛生防疫工作及禽畜業及動物防疫人員。
每年12月底到隔年2-3月是流感高峰期,今年政府準備了足夠的疫苗,現在還來得及接種趕上流行期唷!
今天就寫到這~ 下台一鞠躬~